初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初中物理核心素養
一、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我們經常深入物理課堂聽課,你往往會有一種感覺,好像物理課與其他學科沒有什么兩樣:或不做實驗,或以講代做,或學生分組實驗,其實驗技能的缺陷便暴露無遺;新授課與習題課一樣,題海茫??嘧鲋?…… 物理課的特點在哪里?物理課的特點就在于 “物”和“理”?!拔铩奔词聦嵶C據,必須以實驗為基礎; “理”即理性思維,要以思維為中心。通過實驗,創設情境,觀察表象,通過理性思維抽象出具體的理論,再通過具體的原生態問題,得到建構和升華。顯然,把活生生的物理僅肢解為知識,而又把知識的獲得歸結為習題的訓練,這樣的物理是沒有魅力的 ,這樣的物理課背離了物理的本質和特性,不是沒有魅力的問題,關鍵是不能形成物理學科素養。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課堂教學策略核心素養強調的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 ,更是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養。如何在教學中真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下面以物理教學為例 ,淺談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
(一)實施 “尊重的教育 ”: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物理教學。
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即我們所說的尊重的教育,它包括尊重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性。在物理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幫助他們理解物理概念,使教學事半功倍。例如: “浮力 ”的教學是初中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學生觀看之后就會發現一系列的問題。譬如:為什么有時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一艘船從海里駛向河里,浮力有什么變化,發現了這些問題就會產生解決問題的動力,這就初步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接下來,可以再做一個實驗,在盛有鹽水的燒杯中放進一個木塊,木塊便浮于水面;放進一塊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進一個雞蛋,雞蛋則懸浮在鹽水中。再將雞蛋放進清水里,則雞蛋下沉;放進濃度更大的鹽水里,則雞蛋浮在水面上??吹竭@么奇怪的現象,學生們一定會被吸引住,他們的心里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在同一種液體里放進不同的物體,木塊會漂浮,石子會下沉,而雞蛋卻會懸???為什么同一個物體放進不同的液體里浮沉的情況會不一樣的呢?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學生引入課堂,幫助他們實現由難到易的轉化,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傳授物理思想方法,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初中物理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物理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體會和掌握主要的物理思想方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物理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懂得學什么,怎樣用科學思想方法解決繁雜的實際問題,物理思想方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學中有效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未來社會的要求和物理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
例如:控制變量法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物理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在初中物理教材(滬粵版)中運用控制變量法有多處: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的流動快慢的關系;研究電流與電阻、電壓之間的關系即歐姆定律;研究電磁鐵的磁性與線圈的匝數和電流的大小的關系;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等等。在物理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滲透控制變量的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三)營造合作學習氛圍,為學生未來生涯搭橋鋪路。
讓物理走進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物理知識能力是現代課堂的必然趨勢,現代物理課堂教學,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組織一些合作參與活動,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以增強整體的合作意識。努力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愉悅感 ,使同學們體會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作用。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合作學習中汲取了大家的智慧,受到大家的尊重的認可。
例如:在 “研究電流和電壓、電阻關系 ”時,如何設計實驗電路,如何在探究中體現控制變量的意識,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如何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探究結果等問題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各小組通過協調員,讀題員,記錄員,操作員等角色,在不同的學習任務中,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當然角色還可以輪流互換,這樣既體現了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分工明確,秩序井然,又能使個人的特長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協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做到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讓學生們在做的過程中學,在學的過程中做,讓小組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團結協作,共同進步。采取這些舉措,其目的不只是促使學生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提高交流、合作、共事的心理品質,為學生未來生涯搭橋鋪路。
(四)組織開展課外活動,激活學生的生命的靈性。
心理學認為: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 ”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如果把學習物理知識作為滿足自己的需要,渴求或意向,那么他們對學習物理知識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而從這一點上物理課外活動有優于課堂教學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激活學生的生命的靈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學生參加學科討論、制作科技模型、觀看實驗表演、進行現場參觀、閱讀課外輔導文章、參加各種競賽,不僅能幫助他們復習、記憶、理解學過的物理知識,培養聯系實際的能力,而且還能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吸引他們探索新的物理現象和規律。這是課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做幾道練習題所能代替的。所以,物理課外活動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獲得系統的物理基礎知識,主要來源于課本,但大量物理知識的擴展卻來自課外的親身實踐和課外閱讀。課外活動所提供的內容,一般都有趣味性和思考性,因此能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尋找規律,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我們物理教師只有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地組織好,才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對發展學生的智力起重要作用。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需要我們的關注發生轉向,即如何從關注知識點的落實轉向到素養的養成?如何從關注“教什么 ”轉向到關注學生學會什么?需要我們更多地思考如何讓知識成為素養,讓知識變成智慧,也就是說,只有能成為素養或智慧的知識才有力量。物理學科,它的每一個知識點、能力點、價值觀點所承載的學科核心素養,我們必須認真地研究與挖掘,必須讓它來滋養孩子們的核心素養。
![]() |
![]() |
![]() |
![]() |
![]() |
![]() |
![]() |
![]() |
感動 | 同情 | 無聊 | 憤怒 | 搞笑 | 難過 | 高興 | 路過 |
- 上一篇: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