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密度與社會生活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并能解釋簡單的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密度問題;
2、利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
3、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活動,總結出:一定質量的氣體,溫度高,密度變??;溫度低,密度變大;
2、學會利用密度這一重要屬性鑒別物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充分把密度知識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
教學重點: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密度與物質鑒別。
教學難點:水的反常膨脹,4℃水的密度最大
課前準備:氣球、冰塊、酒精燈、自制紙風車、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密度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有重要的價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識可以鑒別戒指是不是純金做的??碧疥爢T在野外勘探時,通過對樣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確定礦藏的種類及其經濟價值。在農業生產中利用鹽水可以選種等,我們知道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這一特點。
密度的知識與人們社會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體的密度都是一成不變的呢?密度與溫度有沒有關系呢?
二、新課教學
1、密度與溫度
演示實驗1:在室溫下,吹鼓兩個氣球。分別把它們放在一大堆冰塊和酒精燈火焰附近。
觀察并思考:過一會兒,你發現了什么現象?為什么?
教師分析:放在冰塊上面的氣球變小了,氣球下降;放在酒精燈火焰附近的氣球變大了,氣球上升。實驗說明:氣體受熱體積膨脹。由于密度
演示實驗2:按課本圖12.5-1做一個紙風車。如果把風車放在點燃的酒精燈附近,風車能轉動起來。
觀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動了風車嗎?學生分析。
結論:由于
[思考并討論]
1.生活中的風是如何形成的?
學生分析。
總結:生活中的風就是空氣在受熱時體積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熱空氣上升后,溫度低的冷空氣就從四面八方流過來,形成風。
2.日常生活中氣體、液體、固體的密度受溫度影響一樣嗎?
學生分析。
總結:氣體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固體、液體影響較小。
在我國的北方,冬天對自來水管的保護十分重要。如果保護不好,使水管內的水結了冰,不僅影響正常的生活用水,有刊還會把水管凍裂,造成送水設備的損壞。那么,自來水管為什么會被凍裂?
啟發:生活中的物質大多數遵循“熱脹冷縮”的規律,但也有物質是喜歡“熱縮冷脹”。
介紹水的特點。
引導學生推導為什么水結冰時體積反而變大。
解決問題:為什么自來水管冬季容易凍裂?
啟發:水的反常膨脹對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義呢?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2、密度與物質鑒別
提出問題:如何鑒別一只戒指是不是純金做成的?
引導同學思考:從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質的密度是不同的。只要測出了戒指的密度,再與密度表中金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鑒別戒指是不是純金做成的。
引導同學思考:如何測戒指的密度?
在同學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小結:測出戒指的密度后,與密度表中金的密度比較。測戒指的密度時,可用天平測質量,用量筒測體積,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出密度。
引導同學思考:用量筒測得的戒指質量是否精確?因此測出的戒指密度是否精確?
學生討論并回答。
例題:黃岡市第三屆運動會在我市舉行。如果本屆運動會的金牌質量為45.39g,體積為5.1cm3,它是純金的嗎?若不是純金做成的,那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學生活動:思考并獨立解題。
請2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其他學生在作業本上計算,完成后,教師點評,注意學生解題格式的規范性。(不會做的同學可參閱教材P23例題)
與上題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識還可以鑒別牛奶、酒的優劣,在地質勘探中鑒別礦石,另外,我們還可以用密度的知識來鑒別體育課上用的鉛球是不是用純鉛做成的。
讓學生通過計算學會如何鑒別物質,在計算密度時,如果單位用g/cm3,可將它換算成kg/m3,再對照密度表確定物質的種類。
總結:從前面的密度表可知,一些不同物質的密度是相同的。例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體,它們的密度都0.8×103kg/m3。通過對兩者氣味的判斷,在知道密度的基礎上可以鑒別出酒精和煤油??梢?,利用密度這一重要屬性,可以鑒別物質,但是要準確地鑒別物質,常常要多種方法并用。
三、歸納總結(依板書進行)
四、作業
教材P24《動手動腦學物理》1-5題
![]() |
![]() |
![]() |
![]() |
![]() |
![]() |
![]() |
![]() |
感動 | 同情 | 無聊 | 憤怒 | 搞笑 | 難過 | 高興 | 路過 |
- 上一篇:四、測量物質的密度 教學設計
- 下一篇:如何指導學生做好中考物理總復習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